七十五 事奉上朝-《点银烛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王妃本欲起身教训,淑妃急忙拦住,将恺恺带到自己的身边坐下,拍着她的手背安抚着。

    随即劝道:“孩子懂什么,王妃何必动肝火。”

    跟着若玩笑般说道:“听闻那念家家教颇多,条条框框。咱们恺恺倒是在北境精习骑射,自由惯了的。一下子被拘束了去,只恐不适应。不妨考虑一下军武世家,本宫这儿,倒也有一人选。

    淑妃娘娘看了一眼皇上,见没有遭到反对,便接着说道:“刚回京的太尉大人,膝下有一孙儿,年刚十七。性格爽朗,心量包容。最主要的,门第还是其次,关键太尉府在京城,以后可不方便咱们娘几个探望恺恺了。”

    王妃脸上有点喜色。看看皇上又看看淑妃,似在掂量着二位所给出的人选。

    又闲聊了几句,王妃便说回府先与王爷商量,再作答复。

    携恺恺行了礼,退下了。

    坐塌上二位并未散,继续小声商量着什么。

    过了约一炷香的时间,突闻殿外有幼儿啼哭之声。

    接着崔常侍便抱了那孩子进来了。

    只消一眼,直教人瞠目而视!

    这不是北境王家的小世子吗?

    那孩子哭的撕心裂肺,大鼻涕泡泡吹的满脸都是。

    淑妃赶紧接过孩子,乖啊宝啊的哄着,用手掌捧着孩子的头,颇有温柔疼爱的意思。

    然后请示皇上道:“那妾就带这孩子回宫了!这些时日,定当看顾周全。”

    皇上认真点了点头,一副极其信任淑妃的模样:“爱妃先回,如此辛苦,朕一定多多陪你。”

    二人相视一笑,恩爱满满。

    我竟是第一次从皇上的眼中,看到了真情流露的部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我盯着淑妃的背影发呆,而那小世子,不知是离的远了还是被哄住了,哭声已然听不到了。

    皇上身板很是放松,悠哉悠哉的走近书桌,含着笑与我说道:“愣什么?可是想知道,怎么留下这孩儿的?”

    我鼻息一叹:“圣人托鹿常侍命我拿到北境王妃的手书笔迹,原来是做这个的……”

    他哈哈一笑:“是也!”

    他握了拳头,抵在书桌上,抻了抻肩膀,吐口气,不屑道:“先行支开李灈,再传王妃和县主进宫,讨论指婚之事。而后将拓写王妃笔迹的假手书发到王府里,称太后娘娘想要看一看这侄儿,命乳母抱进宫来,便成咯~”

    我有些鄙夷之色:“那这负责拓写之人,可真是才华卓著,矫矫不群。”

    皇上一转身,看着我的面庞说道:“朕身边之人,自是愈发得力!朕那日召回玉舍人的第一句话,便是称尔为小功臣。可是忘了?”

    他手指肚托了一把我的下巴颏:“朕的话,你要细听。”

    我动了动脑袋脱离掉他的手。

    他也不气不恼,咧着半边嘴坏笑着,一掀下摆入了座,开始翻阅奏折。

    我正研着朱墨,使自己的心安静。

    本以为皇上已稳下来,可他却俄然一抬头,有些神经质般的问我:“你说,太后突然回来,给我这么好的时机,是何缘故?”

    我面上几粒细胞弹跳了一下。

    但语气轻盈如羽:“太后娘娘已然说了不是,有佛菩萨指引。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