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十六 牙人元婆-《点银烛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然后她便在房中转着圈的溜达,掰着手指头,口中念念,自言自语,十足逗趣。

    转够了三圈,终于开口:“若说是袁姓的老嬷嬷,有一位仍在永巷负责浣衣。倒是还有一个,前几年因为生病被遣送出了宫,可说她是生意人,奴婢觉得不像。”

    她搓着手,“我再想想,想想。”

    然后双目一闪:“咦~,不会是苏内司的老师吧?”

    我愕然:“老师?”

    “宫闱局的情况小大人有所不知,因为所涉的职务多是近前伺候,其中门道,细腻庞杂,都需一位老师带着言传身教。会在每一届刚采选的小宫女当中选些好苗子,然后局中二位内司,数位侍中,数位掌事,每人挑选一名作为徒弟,负责教养管束,平日里又同吃同住,其实也算是半个母亲的角色。待小宫女大些了,或学成了,择优录送至圣人,皇后,太后的殿中。”

    我问道:“你如何知道是姑姑老师呢?”

    她利索答道:“以前局中修宫籍的时候,奴婢不经意看过一眼,便记得苏内司的老师,也就是曾经太后宫殿的掌事大人,名讳中有一个元字。”

    我点头:“喔~,原来如此。你可见过她?”

    冬休答:“那得是七年前了,奴婢刚进宫,哪里敢抬眼瞧大人们,偶尔一次从侧面见过她的容貌,气质干练,尤记得,她的眉间有一粒明显的痦子。”

    我将这些信息牢牢记住,又问道:“是因为太后娘娘一心离宫修行,所以其宫殿一应侍奉之人,便解了职吗?”

    “并不完全如此,均可分配至别的宫室,许是掌事大人自请致仕退休吧。”

    如此看来,这元婆倒是“自己人”了。

    下半晌众人皆在午觉的时候,我和念奕安捡着此时候颇为清净,来到了西市。四通八达的巷子连通着这一方之地。

    西市的建筑皆是四方小楼,每一栋在二楼有天桥相连,纵横交错。从一楼到二楼,店面密密麻麻,紧罗密布。悬挂的招牌与幌子各式各样,满目琳琅。

    前面来过西市,只在外围,如今深入进来,若逛迷宫。

    登上二楼,踩着仅能一人通过的天桥,还有些微微颤悠。一路东拐西绕,终于在一家叫做广荣商会的铺子前驻足了。

    许是寸土寸金,门面极小,单扇的宅门,旁边是个小窗。

    我透过半透的帘子往里看,房内进深狭长,通道两侧是满满的货架,摆着许多茶叶的样品。通到里头是一间方正小屋,坐着个五十多岁的老妇正在审着一本簿子。

    眼睛应有些老花,便左手持着一枚放大镜,右手拿着一杆子笔,不时的勾勒。

    念奕安上前叩门,先轻叩一声,再稳稳三下,节奏不快不慢,声音不大不小。

    随即从里头传来一声明朗:“来了,稍等。”

    当元婆开门之时,第一眼看到的却是没有正对房门的我。

    我与她四目相对,果如冬休所说,右眉间生了一粒痦子,是她了。

    而她的双眼亦紧盯着我,眼中风起云涌,然后狂风骤雨,穿云裂石,再转为瀚海阑干百丈冰。

    音声顿转的问我:“苏晓是你何人?”

    这冷不防的一问使我有些措手不及,这与想象中的谈话流程出入太大:“啊?苏…苏姑姑啊,我们是同乡。”

    她冷笑:“都喊姑姑了,她不仅是你同乡,还是…还是你老师吧?”

    我灵机一动,顺着她的话:“是!婆婆怎么知道我就是?”

    她再度上下打量我:“呵,第一眼的感觉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